跳到主要內容區

屏東恆春案例的行動重點、目前現況與關鍵

楓港國小

行動重點

一、在地NGO組織參與

  • 屏南社大長期推動在地友善農業,累積社會信任資本,是本試辦方案能推動的重要關鍵。除了農民外,在地供應商也認同社大理念,由於雙方都對屏南社大有信任基礎,社大得以擔任中立的溝通平臺,促成供應商與農民能開誠布公地釐清價格與驗收細節。

二、供應商與農民雙方協調與配合

  • 供應商須於事前將交貨時的理菜程度、驗收標準、結帳方式等明確說明,讓農民於事前了解,才能評估是否能配合。
  • 供應商的營運模式是向盤商採購,以大量進貨降低單價,而在地小農原有通路主要為農會的農民直銷站、親友銷售等,單價優於學校午餐食材採購價。在本案例中,供應商與農民基於讓學生吃到在地食材的理念,雙方各退一步,協調出合適價格。
  • 農民配合供應商擬定事前生產計畫,並定期回報供應商,如因天候、蟲害等因素需調整,最晚須於一週前告知。若數量與品項稍有出入,供應商也會配合調度市場貨源。

三、學校認同與配合

  • 由於在地小農生產較不穩定,試辦初期可能會臨時更換品項、或是因友善耕種,品相較不美的情形,因此學校多是基於認同友善耕種、低碳生產與供應的理念而參與。

目前現況與未來期望

恆春半島的地產地消方案於109年10月開始試辦,初期合作農民每週供應少量蔬菜給供應商,由供應商媒合至數量合適、理念相符的學校。透過本方案,學童能吃到恆春半島在地生產的蔬菜,未來若能持續推動,除可扶植在地農業,也能提升學校午餐食材在地比例。

運作關鍵

  • 學校:認同友善環境、低碳的生產與供應模式,願意配合試辦。
  • 廠商: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、願意長期投資扶植在地小農、期待形成地產地消供應鏈。
  • 農民:認同地產地消、友善生產概念,調整原本栽種與出貨模式,以配合廠商與學校的午餐供應方式。

 

上一頁:【屏東恆春半島】在地NGO與供應商協力的在地採購方案